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论述,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全过程,8月15日-17日,校(院)组织教师参加“高校课程思政联动体系建设与创新实践研修班”。近400名课程思政建设相关人员报名参加了本次研修班。
研修班由学堂在线举办,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6位专家,从学校顶层设计规划、院系实施路径、教师课程建设三种视角分享了课程思政联动体系建设的思路和经验。
北京市高校首批思政课特级教师,清华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焦教授以“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体系化建设——以清华大学为例”为题,从为何提出课程思政、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如何评价课程思政三个方面,分享了清华大学在校级层面部署设计、机关层面制定方案政策、院系层面探索实践路径的经验,介绍了清华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的阶段成效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的新征程、新体系、新维度。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电路原理”负责人,清华大学电机系党委书记于歆杰教授以“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的相互促进”为题,从教学的维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案例形式分享了关于课程思政的常见误解、如何准确理解课程思政、如何开展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的相互促进等内容,并在院系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分享了由点及面的建设方法。
清华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委员,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学办主任马昱春副教授以“基于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思考与示范课建设”为题,立足清华大学“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分享了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模式下“找盐、放盐、品汤”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做法。阐述了课程思政不仅仅是课堂思政,而是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学,是打破思维瓶颈,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关键。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邢沁妍副教授以“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理工学科对话人文学科——以《结构力学》与《写作与沟通》课程为例”,从具体学科案例的角度出发,分享了不同学科课程思政的系统观异同、不同学科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策略以及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方法。帮助教师找到着手点和切入口,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自然而然的共同成长。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靳卫萍副教授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与实践——以《经济学原理》为例”,从为何要课程思政、如何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分享、混合式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四个方面分享了课程思政应融合而非贴合的理念,专业课教师应把握历史和现实以及未来趋势,掌握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技巧,不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恰当的课程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实现育人目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蒙克副教授以“面向新时代学生的课程思政:以课程设计为基础”为题,以《政治社会学》为课程案例,分享了基于新时代学生特点的课程设计方法和技巧及面对学生特点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强调了课程思政应以课程设计为基础,教师在掌握新时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实现教学相长。
过本次研修班的学习,使教师了解清华大学在教育教学实践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的方法策略,既有理论政策解读,又有实际操作分享,帮助教师形成课程思政理念的广泛共识,明确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内容,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力校(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