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至7月4日,2022第七届教育创新年会暨第九届慧湖教育国际化论坛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校(院)84名教师参加了本届年会。
本届年会主题为“未来教育的新模式与新生态”,设有主旨演讲、平行主题论坛、工作坊、圆桌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同期举办“第七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决赛。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参加。
主旨演讲版块,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教学与数据科学主席David Gibson教授,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理事长曹勇安教授,哈佛中心(上海)执行董事王颐,分别以未来教育模式与生态探索、数据科学与教学学术、课程建设引领未来教育新模式与新生态、从就业反思国际化教育为题带来主题分享,展开对未来教育新模式、新生态的剖析与解读。
在平行主题论坛版块,校(院)教师们积极参加了“数智化时代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职业教育:机构变革与人才培养”“通过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全球素养: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如何融合发展”“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活动”三大主题论坛活动。
“第七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决赛现场,教师们观摩了50名(组)入围选手之间的激烈角逐,领略了来自全国各地、各学科、各专业、各类课程的教学创新与设计,切实感受到了“通过教学创新,让学生受益”的办赛理念。
校(院)组织各学部(学院)教师参加本次活动,旨在促进与全国各地高校教育工作者沟通交流,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多角度、全方位了解教育前沿理念;学习年度最具创新的教学案例,感受以教学之爱汇聚的决赛舞台,激励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理念,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参会教师将以主题报告、分享交流等形式向本单位全体教师分享收获和体会,互相学习促提升。
教师参会感言
杨明副教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山东省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观摩第七届西浦全国大学创新教学比赛决赛,三个关键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是“知识重构”,教学已经不再是按部就班地介绍教材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对现有知识框架进行重构,打造个性化教学内容体系;其次是“唤醒学生”,面对学生普遍缺少内在学习动力和发展目标的现状,教师必须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让学生感受到压力,重新点燃学生学习的斗志;第三是“模式创新”,几乎所有参赛教师都凝练了凸显课程特色的教学模式,“三翻五评”、CCS、WIITT、IES等模型既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论,也反映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深入思考。此次活动让我们对未来教育的新模式和新生态有了系统了解和体验,也让我们更有信心面对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和专业评估。
程屾副教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部副主任,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负责人)
参加西浦教育创新年会,聆听了专家学者剖析教育的本质和对未来教育新生态的探索和愿景,与同仁探讨了教育的未来,观摩了参赛选手展示教学的成果。既有真知灼见,又有全新视角,拓展了我的思维疆界,坚定了我的教学初心。面对困难挑战,找到机遇信心,温暖了我的树人情怀。
杜登学教授(化学与制药学部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2022校(院)最美教师)
本届年会以未来教育的新模式与新生态为主题,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份满汉全席式的教学创新饕餮大餐。时代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求变。然而,教学创新是个动态的过程,创新不是目的,应以学生中心,以教学效果为检验,以这个逻辑做出的决策自然是以学定教、达成共识。无论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迭代重构,教学手段的创新,还是多元化考核模式的应用,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活学活用,将课堂知识衍生于校外,实现社会人的价值创造。
张美娜副教授(光电科学与技术学部系主任,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三等奖获得者)
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导向为目标,以项目为基础开展课程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实现思政育人,考核评价中注重多元化模式是教学改革创新的焦点。在观摩中我发现大学物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并进入决赛的不多,理论知识丰富、公式多、逻辑性强等特点,使得理工类课程在教改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今后工作中,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开设一门生动有趣的物理类课程,使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备高阶的应用和拓展能力,是我未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刘玉淑博士(电子电气与控制学部青年教师,山东省第七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获得者)
年会中席酉民校长及诸位嘉宾的演讲让我对未来教育形态有了更深的思考: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什么,才能够让他们从容面对时刻变化的未来?教育方式的转型势在必行,教师必须要拓宽视野、探索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激发自身动力。观看创新大赛决赛现场,拓宽了我的思路和方向:如何从一门课程的创新出发来激发学生兴趣,把能力培养贯穿日常教学全过程。参赛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对学生无私的奉献带给我很大触动,今后教学中我将充分给予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坚守教育初心。
康乐(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首届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特等奖获得者)
本次会议,通过学习高等教育的全新教学理念,领略未来教育模式的构想,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高校教师也应当在此背景下主动求新求变,特别是教学理念上推陈出新,以此满足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层面的个性化需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观摩教学创新大赛更是让我收获颇多,参赛选手们的教学设计新意十足、亮点频出。整场比赛既有教学方法的深刻阐述,又有教学实践的生动展现,向我们充分展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守正创新的具体举措。通过学习借鉴参赛选手的宝贵经验,为今后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带来了灵感和启发。